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是以它對直擊雷的保護空間來表示的,其概念與一定的繞擊率相對應(yīng)。所謂繞擊率就是指某一物體雖然處于避雷針的保護空間之內(nèi),但是由于雷電放電的路徑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,仍然不能保證其絕對不會受到雷擊,在此情況下,物體受到雷擊的概率就是繞擊率,如圖4.4所示,繞擊率為1%的避雷針保護范圍就比繞擊率為0.1%的保護范圍大得多。繞擊率與雷電流本身的參數(shù)有關(guān),一般雷電流愈大,繞擊率愈小,但繞擊率還與其他的因素有關(guān),在山區(qū)地形、氣象等不利條件下,也不排除發(fā)生大雷電流產(chǎn)生繞擊的例外情況。下面討論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時規(guī)定具有0.1%的繞擊率,實踐證明這是可以接受的。
關(guān)于是避雷針保護范圍的計算,現(xiàn)在有好幾種方法,如普里斯(w.H.Preece最早使用的幾何去,1942年瓦(C.F.Wagner) 提出的三段折線法,1945年戈爾德(R H Cold) 提出概念面1963年楊(F.S Young)真正把它用于防雷工程的初級電氣幾何法,李(R.H.Lee)建議而德國列人防雷規(guī)范的滾球法,以及在電氣幾何法基礎(chǔ)上,由薩金特(M A Sargent)、埃田克森(A.L Enikson)與穆薩(A M. Mousa)三人發(fā)展出的現(xiàn)代電氣幾何模型(ECM)法等。這些方法的出現(xiàn),展示了人們從不同側(cè)面對雷擊物理的認識,但無論哪種方法都存在局限,仍未達到至緣完善的程度。我國建筑防雷規(guī)范采用了國際電工委員會 (IEC)推薦的滾球法,該法與我國過去建筑物防雷所使用的折線法相比,計算出的避雷針保護范圍較小,是一種偏嚴格、偏保守的方法,所以必須注意它的適用范圍,因為在許多具體場合中,它都是與避雷針實際應(yīng)用情況相悖的。
IEC 所推薦的滾球法仍屬幾何模擬法,它以雷電放電路徑幾何距離的長短作為避雷針保護范圍的依據(jù),該法認為雷電先導是一個從雷云出發(fā),不受地面任何特征影響的自由發(fā)展的放電,只是當它到達大地附近一定高度時才受地面物體影響而發(fā)生偏轉(zhuǎn),繼而產(chǎn)生雷擊。由此設(shè)想有一個半徑等于先導放電開始偏轉(zhuǎn)時的高度(即雷擊距離) h,的球體,圍繞著避雷針和地面物體上下左右滾動,如圖4.5所示。這樣凡是被該球觸及的,均認為是可能受到雷擊的地方,而在避雷針附近不能被該球接觸到的地方,就被避雷針所保護了,故其保護范圍的計算如下:
(一)單根避雷針的保護范圍
如圖4.6所示,當進雷針高度hs滾球半徑h,時:
①距地面h,處作-條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線;
⑦以針尖為圓心,h1為半徑,作弧線與平行線相交于A、B兩點;
③以人、B為圓心,h1為半徑,分別作弧線。該弧線與針尖相交并與地面相切,從弧線到地面即避雷針的保護范圍(一個對稱的圓維體);
④起雷針在h1高度的xx水平面上的保護半徑rx可以按照下面公式來計算:
(二)兩根等高避雷針的保護范圍
如圖4.7所示,當港雷針高度h小于等于滾球半徑h,時,若兩根避雷針之間的距離D3
2/h根號(2h,一h),其保護范圍應(yīng)各自按照單根避雷針的計算方法來確定。若兩根避雷針之間的距離D<2根號h(2h,-h),其保護范圍則應(yīng)按照下面所列方法來確定: ①AEBC外測的保護范圍,可以按照單根避管針的方法來確定。
②C、E兩點位于兩針之間的垂直平分線上,在地面上每測的最小保護寬度b0??梢园凑障旅婀絹碛嬎?
(三)兩根不等高避雷針的保護范圍
如圖4.8所示,當兩根避雷針的高度h1和h2均小于或等于滾球半徑hr時,若兩根避雷針之間的距離D大于等于根號h1(2hr-h1)+根號h2(2hr一h2),其保護范圍應(yīng)當各自按照單根避雷針的方法來確定。若兩根避雷針之間的距離D<根號h(2hr-h1)+根號h2(2hr-h2),其保護范圍則應(yīng)當按照下列方法來確定:
①AEBC外側(cè)的保護范圍,可以按照單根避雷針的方法來確定。
②CE線或HO'線的位置應(yīng)當按照下面公式米計算:
安徽中普防雷:http://www.bingdaokeji.com/